
Simon Dawson 现任海南比勒费尔德应用科学大学英语教学负责人。加入海南比勒费尔德应用科学大学之前,他曾在布鲁内尔大学教授学术英语课程,为来自中国的工程及数据科学专业本科生授课,并曾在南安普敦大学与利物浦大学任教,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教育无界——多元课堂经验
谈及不同国家学生的特点时,Simon介绍说在英国,“老师应当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老师。”
他回忆道,委内瑞拉的学生热情洋溢、表达力强,一个十分钟的课堂活动,常常因学生积极参与延长至四十分钟。相比之下,中国学生较为内敛,虽然愿意尝试新事物,但较难完全沉浸其中。“老师需要花更多时间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营造开放、包容的课堂氛围。”
谈及教育的未来,Dawson 老师认为人工智能将为教学带来深远影响。“AI不会取代教师,反而会促使教师更多地承担引导者的角色。”他强调,AI 应置于整体技术进步的大背景下理解。他以曾接触过的一种多媒体课堂为例,说明技术可以为教学带来更丰富的互动和更灵活的教学方式。
观察与感受:变化中的中国
他的表达不浮夸,但言简意赅。从城市管理的提升到四季分明的气候,再到宜人的生活环境,都体现出他对中国发展的真切感受,也展现了他敏锐的观察力。
当被问及是否可以仅凭英语在中国生活时,Simon笑着回答:“这恰恰是很多外国人不学中文的原因——中国人对他们太好了。即使不会说中文,生活也完全没有障碍。”他自谦地补充道:“当然,我自己也在学中文,只是学得不太好。”
中国体验——三个单词的诠释
作为语言专家,他的中文发音几乎无懈可击。读出“快乐”和“有趣”时与母语者无异,只有“积极”一词,他重复了几遍,确认无误后才说出口。
整个访谈期间,Simon的专注于真诚,展现出一位教育者的沉稳与坦率。对他而言,也许这只是日程中一个普通的访谈,但他认真对待,每一个回答都经过深思熟虑。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信息,更是一份尊重与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