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海南比勒费尔德应用科学大学(BiUH)的首届学生,梅正咏用两年的时间,展示了属于自己的大学生活画卷。他通过积极参与校内外活动、创建社团、游学和旅行,逐渐拓宽自己的社交圈,也不断地积累自信。
正如他所说:“大学生活的意义在于自我塑造,这是我们步入社会前的最后一块台阶。课堂上的知识只是冰山一角,真正的价值在于这片广阔的舞台。”
以下是23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梅正咏同学对前两年大学生活的回顾。
01
创立长跑社,感受连接与成长
在海南比勒费尔德应用科学大学的两年里,我参与了很多活动,包括英语角、沙龙讲堂、冠军见面会、知名教授的讲座,还有画展、歌手大赛和红色文艺汇演等活动。
我还记得第一次参加跨校共享课程,前往清水湾露营,那个晚上的风至今在我记忆中久久回荡。我也曾与留学生们围坐一起,探讨共享课程的设计方案……
我一直相信,培养兴趣爱好是塑造自我的重要途径。热爱的事物不仅让我更深刻地认识自己,也让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因此,在大一大二期间,我决定发挥自己的兴趣,成立一个属于我们的社团。

因为在操场跑道上结下的缘分,我与来自中国传媒大学海南国际学院的于同学和电子科技大学海南国际学院的王同学共同创办了雨燕联合国际学院长跑协会。从招新宣传到活动策划,我们从零开始,起初甚至连社团最低要求的10人都难以凑齐。
如今,社团已经发展壮大,拥有来自七所高校的67名学生跑者,成为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的正式社团之一。在赞助商的支持下,我们还获得了前往云南参加环湖接力赛的机会。
这些兴趣爱好让我的大学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每一次奔跑、每一次讨论、每一次活动,都让我感受到生命的活力。
正是因为这些热爱与行动,我的大学时光不仅充实,更充满了连接与成长的意义,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在我的记忆中熠熠生辉。
02
走出去,才知道世界有多大
从大二开始,学校每学期都需要完成一门实习课,而游学项目通常会安排企业参观,这不仅让我提前了解德国及欧洲的企业文化,也为今后的实习单位选择提供了参考。作为一段国际化的学习经历,它也将在简历和找工作面试中为我加分。
由于海南比勒费尔德应用科学大学是首所独立办学的大学,我在大学的第一个暑假便萌生了亲自去德国了解一番的想法。
只有亲自到德国走一趟,才能更清楚地了解那里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也能更加坚定我努力学习的信心,为将来的交换和升学奠定基础。因此,我报名参加了在德国的夏季学校。
当时学校刚成立半年,学生证刚发下来不久,而我成为了海南比科大首个申请在读证明的学生,也是首个以海南比科大学生身份深入了解德国课程体系和升学制度的学生。

利用海南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贸港政策等优势,我也曾独自出国旅行。在旅途中,我不仅接触到异国的历史文化,和当地人闲聊、交流,还学到了不少处世之道,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
这些经历不仅开阔了我的眼界,也让我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得到放松,意外地提升了我的摄影眼和审美品味。
因此,我建议即将步入大学的学弟学妹们,利用寒暑假参加夏校或冬校,去德国或其他欧洲国家的名校走一走,看看外面的世界。
03
踏出舒适圈,收获意想不到的机会
在大学生活中,我勇于拓展自己的社交圈,结识了许多优秀的人。从他们身上,我不断获得启发,提升了自己的沟通能力。有时候,那些无意间建立的人际关系和加入的圈子,或许会在某一天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比如,我遇到了和我一起参加跨校创新创业项目大赛的中央民族大学海南国际学院的同学,参加了北京体育大学海南国际学院的户外露营课程。
正因为露营课的缘分,我们邀请负责老师担任我们社团的指导老师,最终社团成功通过了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的正式审批!
有一次,我突发奇想,觉得自己的语言表达不够精准,想通过练习让自己的观点更加清晰易懂,也希望让自己的生活更有条理,于是决定记录并分享一些美好时刻,开设了个人微信公众号。一年多来,我写了将近十篇长文。
后来,在面试校内实习机会时,这些经历成了我的加分项。比如,当面试官询问我的文笔时,我便向他们展示了我的公众号以及我所写的内容。
大学生活中藏着无尽的可能性。书本只是冰山一角,别忽视软实力的培养,水面之下还有许多知识和能力等待发掘。
如今的我,不仅将跑步视为个人特长,并在省级比赛中获奖,还敢于在其他领域挑战自我,做出许多以前从未设想的尝试。

我重新拾起钢琴和书法,练习摄影、学习日语,创建了个人公众号,一年三次出国旅行,作为实习生参与招生工作,并充满自信地宣传自己的母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每件事都有它独特的意义。多一些尝试,多一些自信,当你走出舒适圈,进入正向循环时,大学生活的高度将远超你入学时的想象。